分類
發燒車訊

海廢變黃金?台灣如何將海洋垃圾轉化為再生資源

每年數百萬噸海洋廢棄物威脅著台灣周邊海域,這些被沖上岸的塑膠瓶、漁網和保麗龍,真的只能成為環境負擔嗎?

在屏東枋寮的一處工廠裡,工作人員正將分類好的海廢塑膠送入機器。經過破碎、清洗、熔融等工序,這些原本可能危害海洋生物的廢棄物,正被重新塑造成環保建材。廠長李明雄指著剛出爐的塑木複合材料說:這種再生產品比傳統木材更耐候,正在許多海濱公園鋪設使用。

環保署最新統計顯示,台灣沿海每年清理約12萬公噸海廢,其中近四成是可回收材質。專家指出,海廢回收最大挑戰在於前處理成本。海洋環境讓塑膠嚴重劣化,且常混雜鹽分、沙粒等雜質,必須經過特殊處理才能再生。

台南成功大學研發團隊開發出低成本的海廢分選技術,利用光學辨識系統自動分類不同材質。計畫主持人陳教授表示:這套系統能將處理效率提升3倍,讓更多海廢達到工業級再生標準。

漁業署近年推動廢漁網回收獎勵計畫,已累計回收超過200公噸廢棄漁網。這些尼龍材質經過處理後,可再製成運動鞋材、背包等產品。漁民王大哥說:以前廢網都直接丟海裡,現在知道能換錢,大家都主動帶回港。

民間企業也積極投入海廢再生市場。有公司將回收海洋塑膠做成環保眼鏡框,每副眼鏡都標註原料來源海灘。設計總監林小姐分享:消費者反應超乎預期,很多人是為了支持海洋環保而購買。

雖然技術持續進步,但環保團體提醒,海廢再生不該成為繼續使用塑膠的藉口。綠色和平專員張小姐強調:減少源頭污染才是根本,再生利用應該是最後手段。

經濟部近期將公告海廢再生料標準,未來符合規範的再生產品可獲綠色標章。官員透露,正研擬公共工程優先採用海廢再生材料的可行性,預計明年試辦。

站在新北石門的海岸線上,志工們一邊撿拾垃圾一邊討論:這些我們親手清理的寶特瓶,或許有天會以另一種形式回到生活中。海廢回收不僅是環保行動,更開啟了資源循環的新可能。

【其他文章推薦】
頂樓裝太陽光電聽說可發揮隔熱功效
推薦評價好的
iphone維修中心
自行創業缺乏曝光?
網頁設計幫您第一時間規劃公司的形象門面
想知道購買電動車哪裡補助最多?
台中電動車補助資訊懶人包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