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發燒車訊

刷新豪華標準 全新一代邁騰全面接受預定

台中電動車
潭子電動車

6月20日,一汽-大眾 汽車有限公司官方對外宣佈,“即日起,全新一代邁騰 開始全面接受預定,首批接受訂購的車型為裝備1.8TSI和2.0TS兩種排量發動機的不同配置車型”。據悉,全新一代邁騰已經在一汽-大眾轎車二廠進行小批量生產。  全新一代邁騰由德國大眾輝騰設計師團隊操刀,在創新技術的應用以及操控方面,都進行瞭大幅度的提升,呈現更科學、更前瞻、更舒適的產品屬性,實現瞭純粹的豪華蛻變。其中,在設計理念中考慮到中國B級車消費者對空間的需求,采用瞭長軸距、大空間、超豪華的設計。  據瞭解,首批接受預定的全新一代邁騰,搭載有1.8TSI和2.0TSI兩種排量發動機,全系標配雙離合自動變速器,應用包括柔性後軸、多連桿懸架的最新優化PQ46平臺,配備自動停車系統Auto Hold、隨速電動轉向系統等配置,使全新一代邁騰在保持操控領先的地位的同時,大幅度提升駕乘舒適性。  一汽-大眾知情人士透露,全新一代邁騰在主流B級車中,堪稱長軸距的典范。長軸距的設計,帶來大空間的同時,提升瞭行駛穩定性及舒適性,彰顯豪華本色。  在車身設計上,引用瞭大量大眾頂級轎車輝騰的設計元素,使全新一代邁騰呈現舒展而大氣的整體形象。棱線分明、霸氣的前臉,從前大燈銳角延伸出來的銳棱腰線與後備箱棱線相銜接、側面鍍鉻飾條與前後鍍鉻飾條形成環線,明快而簡潔的線條,闡釋經典與時尚結合的大眾高端設計語言。  此外,外觀細節設計充分考慮到視覺效果與實用性的結合。這從大眾汽車車身外觀設計師安迪亞斯對全新一代邁騰外後視鏡造型設計的解析,可見端倪:“在整個造型設計上偏狹長,這樣的後視鏡就不顯得那麼笨重,但是因為技術的原因,所以後視鏡的外護板,在這部分是向後傾斜的。所謂技術的原因,一個是下雨天,道路比較泥濘的時候,向後甩出的泥水,會通過這個板打到外門上,而不會打到玻璃上,可以把污濁的東西向下移。第二,當風聲很大的時候,有這樣的一條線,使聲音能轉移在外門上,不會轉移至離司機很近的上半部。這條線的設計更多的是出於技術的需要,如果雨水在後視鏡外面,就會通過這條線向下引導,引導到這兒,傳遞到門上,一方面保護瞭後視鏡本身,不會有水到後視鏡上,同時保護瞭離後視鏡很近的外面的玻璃,這是司機的視覺舒適性的措施。”  在內飾設計上融入豐富的豪華元素,並配備多項越級裝備。Alcantara意大利豪華翻毛座椅、中控臺嵌入式石英鐘、轎廂內側真皮、胡桃木與真鋁拉絲裝飾、鍍鉻飾件及織絨材料的點綴,質感十足,加上丹拿音箱、DVD三屏後座娛樂系統等配備以及高雅的內飾配色,共同營造奢華氛圍。  高端技術及裝備的應用,依然是全新一代邁騰的一大亮點,例如:十大靜音技術、43米超長激光焊接車身、熱成型超高強度車身設計以及自適應巡航系統ACC、電子駐車系統EPB、帶14項功能的最新版本EPS、自動泊車輔助PLA、隨動高度自動調節的雙氙氣大燈等,均領先於市場同級產品。  小結:全新一代邁騰外觀形象舒展而大氣、內部空間得到有效提升、駕乘舒適度突出,並保持瞭靈動的操控特性及出色的安全性,以大設計、新科技、高品質締造可感知的創新、豪華享受,樹立瞭全新的B級車標準,市場前景非常看好。  關於一汽-大眾  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簡稱一汽-大眾)成立於1991年2月6日,由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和德國大眾汽車股份公司、奧迪 汽車股份公司及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合資經營,是中國第一個按經濟規模起步建設的現代 化乘用車工業基地。  產品情況  目前,一汽-大眾采用世界先進技術和設備制造大眾和奧迪品牌產品。CC、邁騰、高爾 夫、速騰 、寶來 、捷達 、奧迪A6L、奧迪Q5、奧迪A4L系列轎車,都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2010年,一汽-大眾共生產轎車881888輛,銷售902420輛(含進口車),同比增長30.2%。兩大品牌轎車持續熱銷,產品供不應求,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2010年一汽-大眾為國傢上交各種稅金243億元人民幣。  企業責任  一汽-大眾還積極投身以“節能、安全、環保”為主題的社會公益活動及推廣活動,以創建綠色工廠,制造環保汽車為己任,每年用於環保方面的投入就達數千萬元。在自身不斷發展的同時,一汽-大眾也帶動瞭零部件企業及物流衍生服務等企業的發展,以積極進取、富有企業社會責任感的形象得到瞭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成為中國公眾心目中最放心的汽車生產廠商。  生產能力  一汽-大眾在長春和成都共有二大生產基地,包括轎車一廠、轎車二廠、轎車三廠(成都分公司)和發動機傳動器廠。長春基地位於中國長春西南部,占地面積182萬平方米,已形成年產66萬輛的生產能力;成都基地位於成都市東南的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內,占地面積81.3萬平方米,2009年5月8日建設項目正式啟動,一期生產規模為年產15萬輛。

source:http://auto.hexun.com/2011-07-28/131852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