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發燒車訊

裕隆牽線 東南“待嫁”

台中電動車耿慧麗 張煦  在臺灣裕隆的牽線搭橋下,東風集團高管近期曾赴日本和臺灣,洽談重組東南汽車事宜。而東南汽車的控股股東福建汽車集團(以下簡稱福汽)也計劃對東南汽車進行拆分。  對此,東風汽車(600006,股吧)集團董事長徐平淡然回應:“和東南汽車沒有接觸。”  但徐平的措辭是沒有和東南汽車接觸,不等於沒有和東南汽車的股東方們接觸。接近東風汽車的消息人士稱:“東風近期確實在做重組兼並的準備,而且胃口不小,不僅是東南汽車,有可能還包括福汽其他資產。”  該消息人士還透露,之前北汽、廣汽競購福汽時,東風也曾私下與福汽有過接觸,不過後來並未出手。在東風集團近期發佈“大自主”戰略,朱福壽、劉衛東等少壯派領導被委以重任的背景下,身為國內車企“首富”的東風汽車出手兼並福汽資產,在完善產能佈局的同時充實自主棋盤,並非完全是外界臆測。  福汽的抉擇  對於旗下最重要的企業東南汽車再次因銷量不佳卷入被重組的傳聞,福汽方面一直未作公開回應。一位福汽內部人士在電話中否認此事,“福汽對東南汽車的發展態度沒有變,還是堅持獨立自主發展。至於拆分,東南去年就開始把三菱品牌汽車和東南品牌汽車分開運營,成立各自的事業部,銷售網絡也開始拆分,外資品牌與自主品牌分網銷售。”  東南汽車方面的人士也極力否認此事,認為完全是“網絡傳言”。  但是,在廣汽三菱合資公司即將破殼、車市下滑的背景下,前景不明的福汽再次成為實力汽車集團兼並重組的對象,並非完全是外界臆測。  6月27日,廣汽三菱合資計劃獲得廣汽集團及廣汽長豐(600991,股吧)股東大會通過,最快將於今年9月之前簽約。根據2010年11月廣汽集團和三菱簽署的《合作備忘錄》,廣汽長豐將通過後續重組成為廣汽集團和三菱汽車分別持有50%股份的合資公司。  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汽車公司,三菱在中國設立瞭兩傢發動機合資公司(哈爾濱東安與沈陽航天三菱),兩傢整車合資公司(湖南長豐與東南汽車)。但三菱在華市場拓展也頗多波折,2003年三菱在華達到14.5的最高峰,居日系車企在華銷量之首。但很快就被後續發力的本田、豐田、日產等車企超越。  近年來,三菱開始逐步把重點放在進口車上。數據顯示,進口三菱1至6月銷量達13551臺,同比增長達31.7%。而從銷售終端來看,經銷商們也對進口三菱的銷售更為熱情。  三菱把在華耕耘多年卻收獲很少的主要原因歸結於在兩傢合資企業的小股東地位,缺乏話語權。據說,三菱曾對與其洽談合資的車企放話:“誰能幫我(與已有合資企業)離婚,就跟誰合資!”2009年廣汽通過收購29%股權入主湖南長豐後,三菱就積極謀劃與實力出眾的廣汽聯姻。去年,三菱調整瞭中國戰略,把與廣汽成立股權對等的合資公司作為三菱今後中國發展的重點。  業界分析認為,之前三菱對於與福汽合資的東南汽車發展就不滿意,在有瞭股權對等的合資公司後,三菱勢必會把優勢資源投向廣汽三菱,三菱的暢銷車型、甚至電動車都可能引入廣汽三菱。而作為一傢車型並不豐富的日本二線車企,三菱也不具備豐田那樣一手托兩傢合資企業的實力。  一個例證是,雖然廣汽三菱的合資公司尚未正式通過主管部門審批,但已經規劃瞭2013年30萬輛規模的產能。相較之下,2006年三菱入股的東南汽車,隻有12萬輛的產能。  福汽下面主要有三塊資產,1995年成立的東南汽車,主要生產三菱品牌轎車與東南品牌的微車、輕型客車與轎車,年產能12萬輛,擴建後達到30萬輛;2007年成立的福建戴姆勒,主要生產奔馳品牌多功能商務車,年產能4萬輛;2003年成立的福建新龍馬,近來被視作福汽自主品牌重要支柱,主要生產微車,今年5月剛剛啟動瞭15萬輛產能的擴建項目,長遠規劃30萬輛的產能。同時,福汽還持有廈門金龍(金龍汽車(600686,股吧)600686)13.52%的股權,是廈門金龍第一大股東,廈門金龍旗下有廈門大金龍、廈門金旅、蘇州金龍三傢客車龍頭企業。但由於之前的股權紛爭,福汽從2004年便放棄廈門金龍的管理權,隻享有股權收益,因此廈門金龍與福汽的關系比較疏離。  可以說,東南汽車是福汽手中最看重的板塊,如果東南汽車前景不明,僅靠福建戴姆勒的輕型商務車與新龍馬的微車,無法支撐起其地方汽車集團的地位。  福汽的領導層也明白這一點,因此並不堅持自己一條路走到黑。在汽車行業主管部門大力推動的背景下,福汽也開始考慮出讓股權換取旗下企業更好發展。2008年、2009年,北汽收購福建戴姆勒以及廣汽、北汽爭娶東南的大戲曾轟轟烈烈地上演。但就在收購即將進入尾聲時,福建地方政府領導一紙“振興海西”的規劃,令本來對兼並重組持開放態度的福汽轉向“自主發展”。  但政府的旨意無法決定企業在潭子電動車市場的發展,在車市高速增長的2009年與2010年,東南汽車保持高速增長,去年銷量達到12萬輛。但在車市放緩的今年,東南汽車的銷量大幅下降。乘聯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東南汽車僅銷售2.95萬輛,同比下降21%。  東風的胃口  雖然雙方都不承認,但有跡象表明,東風集團近期確實已經開始行動。東風集團高管近期已經赴臺灣與日本,暗中接洽臺灣裕隆與三菱,商討重組事宜。  上述消息人士解釋稱,因為隻是剛開始,所以東風方面比較低調謹慎。對於徐平公開場合否認沒有接觸東南汽車的說法,該人士認為正好透露出東風的胃口不隻是東南汽車,還包括福汽旗下其他業務板塊。  在前幾年車企普遍的圈地擴張浪潮中,手握重金的東風集團屬於最低調的群體,主要集中於內部擴張。從產業基地佈局上來看,東風目前的生產基地也主要集中於廣州、武漢、襄樊和十堰四地,不像其他汽車集團從南到北全國多地佈點。  收購福汽,將使東風的產業格局在目前華中、華南兩地之外,增添東南一地,加強對東南市場的佈局。如果能將東南汽車、新龍馬收入麾下,兩傢企業目前在擴建的30萬輛整車與30萬輛微車生產項目,能為東風的產能擴張添磚加瓦。  更重要的是,收編福汽,能夠擴充東風自主品牌的隊伍。根據東風的“大自主戰略”,計劃到2015年,東風自主品牌銷量達到260萬輛。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車要達到180萬輛至200萬輛的規模。  從目前情況看,東風風神、東風柳汽車型偏少,銷量不盡理想,而東風日產、東風本田的合資自主品牌最快也要到2012年才能啟動,微車整體走勢放緩,諸多新進入者帶來競爭壓力加大。東風自主品牌在各個層面,2015年的目標都非常具有挑戰性。  如果能通過重組兼並吸收新的生力軍,對於壓力重重的東風大自主戰略無疑是好消息。  以東風的實力以及深厚的政府人脈關系,東風重組福汽在政府方面受到的阻力會比較小。  牽線人裕隆  在東風劍指東南的重組兼並中,有一個不可或缺的牽線人臺灣裕隆。  臺灣裕隆與東風、福汽都有合作關系,與東風合資的裕隆汽車,以及與福汽合資成立東南汽車的中華汽車,均是臺灣裕隆集團旗下企業。  臺灣裕隆亦是較早到大陸市場“掘金”的車企。1995年,裕隆集團便通過旗下汽車中華汽車與福汽合資成立東南汽車,屬於最早的一批合資企業。2006年三菱入股東南,中華汽車出讓25%的股權。  裕隆與東風的合作關系同樣“源遠流長”,2000年,東風汽車公司與裕隆合資成立廣州風神汽車公司 (東風占60%股權,裕隆占40%),生產和銷售日產陽光和藍鳥轎車,2003年由於東風和日產全面合資,裕隆退出。  雖然進入時間不晚,但裕隆在大陸屢屢扮演“為他人做嫁衣”的角色,在為日產、三菱等外國車企進入中國市場的探路工作完成後,就無奈退出或減持股份。之前,對於東南汽車發展不滿意的三菱也曾提出過增持東南汽車,讓中華汽車退出。之後雖然在裕隆的堅持下,中華汽車並未退出,但三菱方面對於東南汽車的技術與車型投入方面已不再熱心。  在中國大陸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的同時,裕隆的大本營臺灣市場卻逐年萎縮,新車銷量由2005年50萬輛的高峰縮減至如今的20萬-30萬輛。這使得臺灣最大的車企裕隆集團面臨很大壓力,近在咫尺又一片繁榮的大陸市場,是裕隆集團的汽車業務擺脫困境的最大希望。  但在外資品牌基本在中國佈局完畢的情況下,技術與品牌並不占優勢的裕隆在大陸尋找新合作夥伴的道路並不順利。裕隆一度聯手浙江中譽汽車,希望通過與弱勢小企業的合作掌握主導權,全力發展裕隆自己的汽車品牌,不再做外資品牌的依附,但在政府審批層面卡瞭殼。幾經權衡,裕隆轉向老合作夥伴東風。  經過多方努力,裕隆與東風50:50的合資企業去年9月正式成立,雙方計劃生產納智捷品牌的運動型乘用車、多功能乘用車、轎車及純電動汽車,初期產能12萬輛。  在與東風的合資走上正軌後,裕隆不願坐視另一傢合資企業東南汽車繼續“萎靡”下去,成立於1995年的合資公司,用瞭15年時間才將年銷量提升至12萬輛。在三菱入股後,裕隆也不滿於在東南的小股東地位。  在三菱在華發展的天平向新歡廣汽三菱傾斜的情況下,裕隆自然要積極推動東南汽車進行改變。  西南證券(600369,股吧)汽車分析師劉峰認為,“通過東南與東風有更近一步的合作,還將對臺灣裕隆的發展起更好的推動作用。”  有消息稱,福汽計劃對東南汽車進行拆分,一部分與三菱單獨合資,另一部分與中華汽車合資。這一拆分思路已經得到中華汽車的同意。  在不樂觀的前景與低迷的市場業績面前,無論是福建當地政府還是福汽集團,都很難再堅持之前的強硬自主路線,福汽已經到瞭抉擇的十字路口。而不差錢的東風集團,勢必要在這一輪福汽資產爭奪戰中扮演主角。

source:http://auto.hexun.com/2011-07-29/131903473.html